• <dfn id="ug6i4"></dfn>
    <noscript id="ug6i4"><optgroup id="ug6i4"></optgroup></noscript>
    • 全國
      電話:0535-6730782
    • 微信公眾平臺
    • 個人求職客服
    • 企業招聘客服
    •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職場熱點 >五個步驟讓自己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五個步驟讓自己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來源:HR369 時間:2014-07-10
      核心提示:  因為在網上講了兩次課的緣故,所以受邀通過網絡和童鞋們進一步互動,不得不說,他們的群名稱充滿霸王色的霸氣!  同時,群里
         因為在網上講了兩次課的緣故,所以受邀通過網絡和童鞋們進一步互動,不得不說,他們的群名稱充滿霸王色的霸氣!
       
        同時,群里童鞋們提出的問題也很有趣:
       
        1、總覺得工作需要一個狀態,可是狀態不好找,有沒有辦法能比較快速進入狀態,是什么辦法?
       
        2、如何把雜事變成行動?
       
        3、比如每天堅持運動20分鐘,一直想堅持,但是有時候很難?
       
        這一篇文章小強就和大家分享“如何快速進入工作狀態”的經驗。
       
        1、儀式
       
        固定的準備流程(也就是“儀式”)經常讓我快速進入穩定的工作狀態
       
        其實例子有很多:
       
        佛教里的儀式(念經、焚香、唱誦)
       
        網球運動員發球前的固定動作(拍子敲敲鞋底,拍兩下球)
       
        籃球運動員罰籃時的固定動作(基德罰球對籃環做“飛吻”,馬里昂則先把球在身上繞一圈,然后出口氣,放松肩膀)
       
        為什么儀式有這種作用呢?
       
        條件反射:這一點上人和動物區別不大,巴甫洛夫的狗會在鈴聲響起時,條件反射的流口水,我們也有可能在鈴聲響起時,條件反射的進入工作狀態
       
        儀式讓人覺得一切處于可控狀態:儀式給人一種“我的主場”的感覺,通常來講,球隊在自己主場的時候都會有比較好的發揮,因為一切環境都很熟悉并且支持自己,比如草皮軟硬程度、球迷的助威聲、休息室的布置,等等。如果讓你的辦公環境更有主場的感覺,是不是會更容易投入呢?(很多公司允許員工個性化布置自己的工位也是這個原因吧?)
       
        產生莊嚴感,隆重感:記得第一次打禪七的時候,是抱著體驗一下,玩玩的態度去的,可一到寺院里,就被各種標語、戒律、焚香、唱誦、打坐、所感染,很快就無比投入的參與進去了。如果有個進入工作狀態的儀式,是不是也會更容易投入呢?
       
        小強進入工作狀態前的儀式是這樣的:
       
        2、找到事情對于自己的價值
       
        大多數工作中的事情都是自己不想做,但又必須要做的,對吧?
       
        當你這么想的時候,就已經在為進入工作狀態制造麻煩了。
       
        任何事都有他的正面意義,發掘正面意義,聚焦于此,做起事來會更加順暢
       
        一個簡單的方法是:當你覺得不愿意做某事的時候,告訴自己:做這件事可以幫我________________。
       
        舉例:
       
        我不愿意幫老板寫發言稿,但做這件事說明hr369.com老板對我的信任,可以幫我和老板拉近關系,也能從他身上學到東西
       
        但請不要和“貌似對你有用,但其實很抗拒”的事情掛鉤,
       
        舉例:
       
        我不愿意做項目收入、支出匯總表,但做這件事可以幫我增加對數字的敏感度(其實我真的對數字不敏感,并且也不想對數字那么敏感!這是看似有用,但其實抗拒的東西)
       
        3、清晰明確的目標
       
        你對手頭這件事設定的目標是什么?我猜最多的回答是:
       
        我不知道,沒有目標,需要有目標嗎?
       
        我的目標就是— 完成它
       
        “完成它!”個人覺得只是一個口號,而不是目標,拿SMART的標準來說,“完成它!”太模糊和孩子氣了。
       
        同時這是對自己(錯過成長機會)和公司的不負責,是一種麻木,小強剛剛工作的時候也處于這樣的狀態。
       
        后來我稍稍有一些改變,感覺效率就高了很多,舉例:
       
        拜訪客戶:如果僅僅是“完成它!”,那么只需要打電話確定好時間,設置提醒,保證自己不會遲到,帶好必要的資料,然后就等著出發了。在這個過程中對你有挑戰嗎?有任何吸引你的地方嗎?如果沒有的話,你又怎么會“進入狀態”呢?如果你問自己:拜訪客戶要達到什么目標?怎么實現這些目標?與此同時怎么更好的促進與客戶的關系?是不是就更有意思也更有挑戰了?可以進入工作狀態了嗎?人是渴望適度挑戰的!
       
        4、立即反饋
       
        小孩子更接近人的本性,而且這些本性都差不多。所謂的成長,只不過是在本性之上包裹了各種東西而已,最終的明心見性,又是要刺破這些包裹著的東西。
       
        從女兒的身上,小強就能強烈的感覺到:人從小就渴望即時滿足,但長大之后偏偏要被訓練的延遲滿足,因為他們說這樣對成長有好處!(是不是有點悖論的感覺?)
        做點符合人性的事情吧:工作取得一點點進展的時候就立即給自己反饋。
       
        舉例:
       
        連續工作超過25分鐘,讓自己休息一會
       
        寫完了文檔大綱,喝杯水或吃個水果
       
        這樣的話是不是感覺符合人性一點?
       
        5、做要事之前構筑坡道
       
        構筑坡道和前面說的儀式還不太一樣。
       
        想象一下你要騎一輛腳踏車(非電動)上30度的大坡,如果把你放在半山坡,你能立刻啟動嗎?我猜首先要拼命抵消掉向下滑的作用力吧(有沒有想起初中物理老師)?但如果先給你一個平緩的坡道,等你速度起來之后,再開始爬坡,是不是“容易進入狀態一點”?
       
        這就是所謂的坡道,說的更明白一點:每天做困難的事情之前,先做一兩件容易的小事。
       
        有些人會說:“說好的要事優先呢?!”
       
        不沖突!花五分鐘做兩件簡單小事,進入狀態后,再去做重要的、困難的事,利大于弊。
       
        結語:
       
        “如何快速進入工作狀態”這個問題其實有一個前提假設:工作有一個狀態,并且我想要、需要這種狀態。
       
        小強理解這種狀態是心流(心理學家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 提出)。也就是指全身心投入到某事的一種心理狀態
       
        米哈里認為處于“心流”狀態有下面幾個特征:
       
        我們傾向去從事的活動
       
        我們會專注一致的活動
       
        有清楚目標的活動
       
        有立即回饋的活動
       
        我們對這項活動有主控感
       
        在從事活動時我們的憂慮感消失
       
        主觀的時間感改變--例如可以從事很長 的時間而不感覺時間的消逝
       
        不斷優化的障礙,我們對于所從事的活動是力所能及的,且具有一定挑戰的,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地練習來增加完成障礙的能力
       
        小強分享的經驗正好是為了體現出其中幾個特征,很有趣。
       
        方法本身無非就是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各種牛人都已經貢獻出來了,我們可以省去很多彎路,但如何把方法用在自己身上,這條路,繞不過去!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客服服務熱線
      0535-6730782
      微信公眾號
      手機瀏覽

      ©2008-2022 煙臺富美特信息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7462號-3

      魯公網安備 37060202000179號

      用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