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畢業季,在食品論壇上看到前輩xiamaohua關于自己十一年食品之路的分享,筆者感觸很深,也很認同前輩的一句話“在30歲之前的階段不要想到收入要有多少,職位要有多高,這是打基礎的時候。然后選定一家可以長遠發展的企業,好好體現自身的價值,薪水和職務當然會不低。”
借此文送給廣大即將踏上工作崗位的學子以及已經在職場的食品人,只要我們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朝著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奮斗,在適合的年紀做著合適的事,總會收獲自己的果實。
前輩原文如下:
我學的是食品專業,畢業后也一直在食品行業打拼,不知不覺已十一年了,偶爾回想起這十余年來的工作經歷,倒也讓人感慨不已。這十來年因為各種機緣巧合,學習了食品行業里面不少的東西,職務也有所提升,但是學得越多,才真正越感覺到自己的不足。簡單寫寫這十來年的經歷和感受,與大家一同分享一下。
初入職場,對食品技術的認識
1996年我考入了省城的一所在當時只能算三流的大學,食品工藝專業,專科。
1999年畢業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烘焙企業里面當工人(當時工作不好找啊,沒有經驗,學歷又低,為了留在省城,只好先當工人,干干再說吧),這家烘焙企業在省城是非常出名的,月餅生產行業的老大。
進入公司沒幾天,公司就開始準備熬制月餅用的糖漿了,由于缺少人手,就讓我也去熬制糖漿。那可是三伏天啊,本來天氣就熱,還要在灶火邊守著(如果不守著,糖漿沸騰溢出來會引起火災的),這個滋味可真夠難受的,想想當時沒有中暑可真是奇跡啊。
熬糖的過程就是將40斤水燒開后,倒入100斤白砂糖,煮沸后加入20克檸檬酸,再加入用紗布包裹的新鮮檸檬,檸檬要切成4~6瓣,然后再用小火慢慢熬制約2小時左右,然后用溫度計測溫,達到114℃時就可關火起鍋了。待冷卻后轉入存儲糖漿的大桶內,放置15天以上就可以使用了。
糖漿熬制看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可這里面蘊含的原理還是不少的,這就讓我開始了理論聯系實際,學習技術之旅了。
月餅用糖漿就是將蔗糖溶液在酸的作用下轉化為葡萄糖和果糖,糖漿溫度在114~116℃時,說明糖濃度應該在78~83度,糖漿已經轉化得差不多了。而放置15天以上,就是讓糖漿轉化更加充分,制作月餅皮的時候面團才柔軟,可塑性好。
在后來接觸月餅的制作后,才真正發現糖漿的濃稠度和轉化程度對月餅皮的制作影響是非常大的。由此可見,任何一個環節都是非常重要的,越是簡單的環節可能對后期的影響越大,也越不能忽視。
熬了40多天的糖漿后就不再熬制了,而后,就開始月餅大生產了。就要見識本地最大的月餅生產企業是如何生產月餅的了,心里非常激動也非常期待。這家公司當時在省城應該算規模最大的,而且技術工藝和設備也算最先進的了。本來廠里的員工只有幾十人,為了生產月餅,一下子招了300多人的臨時工,這些臨時工大部分都是往年生產過月餅的,那場面可真壯觀。≡谠嘛炆a過程中,終于看到了月餅生產的整個過程,見識了手工制作月餅,也見識了機械化的月餅生產,而且還有當時最先引進的冰皮月餅。以前月餅生產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基本都是機械化大生產了。后來看過北京好利來公司的宣傳片,里面的機械更加先進,連包餡成型后擺放在烤盤上都是自動化的,然后烤盤直接進入隧道式烤爐。
在了解月餅生產過程的時候,也發現一些當時難以理解的地方,比如月餅皮生產過程中要加入枧水,這個起什么作用?為什么要加?還有就是月餅中要加入防腐劑丙酸鈣,為什么不使用其他防腐劑呢?比如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等防腐劑?等等這些問題也困擾了我好長一段時間。詢問生產師傅,他們也說不清楚,反正一直都是這樣做的,有些新技術也是在廣州學習后應用在公司的。后來通過查找資料,才知道枧水的作用就是調節PH值,以便美拉德反應的時候上色好看;而丙酸鈣主要是抑制霉菌的生長,月餅由于本身的產品性質,非常適合霉菌的生長繁殖,所以使用丙酸鈣的效果比苯甲酸鈉和山梨酸鉀要好。
月餅生產完后,我就正式調入車間從事面包、蛋糕還有西點的生產。在學校學習的時候也學過面包蛋糕的生產工藝,可是和實際生產相對比,基本上對不上號,可說我們所學的教材中所講述的工藝至少要落后10年左右。教材中還在講什么二次發酵、用鮮酵母發酵等等,現實生產中早已使用即發干酵母了,中低端的面包生產也沒有使用二次發酵的,基本都是快速發酵法。對于醒發和烘烤的工藝也先進了很多。尤其是蛋糕工藝,第一次知道了海綿蛋糕、戚風蛋糕,以前在學校里根本就沒有聽說過。
烘焙行業應該說是國內的生產技術與國外的技術基本是同步發展的,尤其這家企業非常注重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在生產中的應用。每年都會派優秀員工到廣州或者當地的一些培訓中心學習新的工藝技術,同時也有許多烘焙添加劑企業也會派他們的烘焙技師到企業講解最新的生產工藝,順便也推銷他們企業的添加劑或配料。在這些培訓和學習過程中,讓我系統地學習了先進的烘焙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不能明白的操作步驟或添加的某些配料,就多問幾個為什么,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利用的什么原理,添加這種配料的作用是什么,其理論依據是什么等等。就這樣,在自我的問與答中,不斷地積累了很多知識,也掌握了很多技術。我認為這是進入一個新的食品行業,盡快掌握技術比較好的方法。
在這家企業只干了9個多月,這幾個月所學到的東西比在學校里所學的幾年的知識都要豐富得多,對于一些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深刻得多,尤其是食品化學里面的關于淀粉糊化、老化的理論,面粉中蛋白質的性質等等。這對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生涯有非常大的幫助,讓我學會了一種理論聯系實際,更好學習食品技術,加深理論理解的方法。
許多生產師傅工作了很多年,你問他為什么這么做,他從理論上說不出來,他們只是知道應該這樣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經過系統理論學習的大學畢業生,就應該既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生產技術人員。
對烘焙這行的技術也學了不少,自己還在當一個工人,總還是覺得不是個味道,雖然公司當時也已經通知我準備把我調入生技部,可我還是覺得應該換個環境,應該到其他公司、其他行業去看看,所謂初生牛犢不畏虎嘛,呵呵。就這樣,我離開了這家企業進入一家生產速凍食品的臺資企業。
進入品質和生產管理領域
這家臺資企業是從事速凍食品生產的,在中國大陸有四家分廠,在當時位于速凍食品行業的前三甲。這家分廠剛投產一年半左右,主要有湯圓、水餃、菜肴、面點小吃和冰淇淋五條生產線。廠也不是很大,也就三十幾畝吧?墒且巹澆季稚戏浅:侠恚@得非常緊湊。辦公區與生產區合在一起,前面是辦公區,后面就是生產區。整個辦公區和生產區都比地面高出一米五左右。根本不用考慮暴雨季節會因為排水不暢導致廠區雨水倒灌進車間的問題。后來就遇到過幾次暴雨,下水道排水能力不足,廠區地面積水達到大約一尺多深,可對生產車間一點影響都沒有。
原料倉庫和成品倉庫的收貨和發貨平臺由于高出地面一米五左右,收發貨時汽車裝卸貨非常的方便。而且整個廠區有環線廠區道路,倉庫月臺前面的場地也非常寬闊,物流運輸非常方便。后來見過幾個廠,由于規劃的問題,廠區場地非常狹窄,貨車進出非常麻煩。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公司的質保課(課就相當于一個部門,課長就相當于部門經理,臺灣企業是學日本的管理方式,所以連名稱也是照搬日本的)是專門負責質量管理的部門,有課長一人,原物料品管一人,成品品管一人,微生物檢驗一人,還有就是現場品管4人。下面就說說這家企業做得比較好的、值得我們學習的一些地方吧。
進入該企業第一天,質保課的課長就讓我先看生產技術文件和現場品管的資料。這些生產技術文件寫得非常詳盡,可以說是我走了幾家公司里編寫得最好的,實用性非常強。首先按每一個產品單品,從原料處理的第一道工序到最后一道工序都有詳細的說明,而且都有相應的流程圖以及每個生產步驟的工藝參數和注意事項,讓人一目了然。可以說,看了這些技術文件后雖然還沒有進車間現場去看,就能大致知道整個生產工藝流程,而且還知道應該關注哪些關鍵控制點和控制參數。后來在一個資料上看到這樣一句關于文件編寫的話,說是“文不如表,表不如圖,圖不如圖文并茂”,對此我深以為然。這些技術文件的編寫方式對我以后的工作有非常大的幫助。SOP文件的作用真的非常大,編寫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則,只有起反作用了。
看了半天的文件后,課長就安排準備離職的現場品管帶我進入車間,讓他給我講解一下現場品管的要求和注意事項。進入車間后老前輩帶我從第一道工序到最好一道工序走了一遍,大致講解了一下工藝流程,然后給我說了一下需要填寫哪些監控記錄,填寫頻次以及檢測方法等,前后大約半小時左右吧,他就出車間了,于是,我就正式開始了我的現場品管生涯。
以前只學習了食品技術,還沒有接觸過品質管理,在學校里也沒有學過類似課程(現在好像有這些課程了)。在隨后公司舉行的一系列專業培訓并結合自身的體會,使我對自己從事的現場品管工作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現場品管的工作就是對生產制造部門是否按照工藝要求進行生產,各個關鍵控制點的工藝參數是否處于受控狀態,如發生偏離,要及時進行糾正。做現場品管看起來比較容易,可等我逐漸成熟起來已經是半年以后的事了。
做一名合格的現場品管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按照規定的要求對生產現場各質控點進行監測。這個每天做很多次重復的工作確實非?菰铮瑒傞_始不熟悉在學習階段還好一點,一旦熟悉以后就開始厭惡了,覺得天天做同樣的枯燥的事情真的是乏味。所以,很多現場品管就不按規定的要求進行監測了,但往往出質量事故就是因為一時的疏忽。其次,要對生產工藝非常熟悉。發現問題要能及時判定出會對后續工序造成什么樣的結果,評估其影響,才能及時準確的提出處理意見。第三,要處理好人際關系。因為在現場主要是和一線人員打交道,處理好人際關系,你所提出的建議他們樂于接受,你的工作就很好開展,要是關系處理不好,你的工作真的很難開展。
在培訓的時候,我們課長就提出了這樣一些現場品管的觀念:
① 要以挑剔的眼光發現問題。特別要有一種“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的思想,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有疑問的異常情況。這就要求現場品管對生產工藝非常熟悉,而且經驗豐富。
② 使生產處于受控狀態,標準化作業,做好預防性控制。尤其是預防性控制,發現任何異;虿辉偈芸胤秶鷥,一定要及時處理,決不能流入下到工序或繼續生產,否則會帶來非常大的損失。
③ 現場品管要具有權威性。作為一名現場品管,發現異常問題時,所提出的處理意見應該具有可操作性,對企業造成的損失最小化,而不能信口開河,不負責任。
④ 品質有偏差時,要及時請示。當現場出現重大品質事件或自己沒有能力解決時,要及時向自己的主管和生產主管請示匯報,讓問題在第一時間能得到解決。
⑤ 品管既要是冷面的、嚴肅的,又要是文明的。提醒員工時是文明的,出質量事故時是嚴肅的,要為公司利益負責。
這家企業的員工具備非常好的質量意識或者說是這家企業通過訓練和管理讓員工具有這么好的質量意識。當車間里的任何一名員工發現有任何異常情況的時候,都會第一時間向其主管或現場品管反映,而不會任其繼續生產。生產制造部門發現問題是不能自行決定如何處置的,必須通知現場品管,由現場品管進行評估后決定如何處置,要么返工、要么報廢。這在我以后就職的幾家企業里面基本是不具備的,這也是許多企業質量管理落不到實處的根本原因。畢竟質量是生產出來的,只靠幾個品控人員是不可能發現所有問題的。當時我也感到非常驚訝,究竟他們是怎樣達到這樣的境界的呢?
后來我才慢慢找到答案,那就是首先生產部門的領導層要有這樣的質量意識,不能只管產量,對質量漠視;然后再通過早會制度,不斷地說,不斷地講,從而潛移默化,班組長起帶頭作用,逐漸建立起這種質量意識的。由于生產員工都具備良好的質量意識,所以我們現場品管的工作就相對來說要容易得多了。很多時候都是生產員工發現了問題,立即通知我們現場品管,我們經過評估后,給出相應的處理意見并記錄,能夠嚴格的控制不讓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上面講到早會制度,這也是一些外資企業管理上的一大特色。其實都說外資企業管理很好,但我發現其實他們也沒有什么特別的不同之處,只是他們善于利用一些技巧和工具,而且這些技巧和工具也根本增加不了多少錢,還有一個成功的因素就是非常強的執行力,任何一個小的制度、簡單的制度都會持之以恒的執行下去。而不會像很多企業剛開始的時候熱血沸騰,過了幾天就心灰意冷,再過幾天就草草收場。
下面言歸正傳吧,還是說說早會制度。這家企業的早會制度主要是針對生產人員,每個班組都開,由班組長主持,其實很多企業里面也有,叫法不同而已,有的就叫班前會。每天按上班時間提前10分鐘左右,班組長開始點名,如有人請假或缺席,班組長好臨時調配人員,不要耽誤正常生產。然后講一下今天的生產任務,分配人員工作以及一些注意事項。如果公司或生產部有什么需要向員工傳達的信息也會在早會上講出來。最后就是要針對昨天生產過程中出現了哪些生產上或質量上的異常,提請每個人都要引以為戒,不要再犯類似錯誤。最后沒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就散會了。一般很短,也就10分鐘左右吧,但是效果卻不錯。一是通過早會向員工傳達很多信息,灌輸質量意識,同時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樹立班組長的權威性和培養班組長的領導能力。
再說說這家企業的5S管理吧。其實我在公司3年多時間,公司根本沒有像很多企業一樣到處掛上5S的宣傳板報、宣傳口號,也沒有刻意去做。而是通過企業文化的灌輸,每名員工都將5S的理念深入到實際行動中了。車間里絕對看不到任何廢料、垃圾在地面上超過5分鐘時間的,每名員工都自覺地將垃圾或廢料及時清理,如果他沒有注意到,旁邊的人或他們的班組長都會隨時提醒的;生產工用具使用完后都會清洗后再放到規定的地方等等,久而久之大家都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這也就是5S中的最后一個“S”——素養所要達到的效果。其他企業很多都將前兩個“S”——整理、整頓做了,然后就沒有下文了,其實真正最關鍵的是后面三個“S”。后面三個“S”沒有做好,5S管理是不會成功的。
大家都知道5S是日本人發明的,也非常簡單易用,可就是這么簡單的東西國內很多企業都推行了一段時間后就停止了,根本沒有什么效果。就5S而言,我發現臺灣企業普遍要實行的好一些,并不是他們就有什么特殊不同的地方,其實就是上面我曾講到的,他們從管理層到執行層都有這個意識,而且會自己帶頭去執行。而其他很多企業往往都是領導喊喊口號,我們一定要實行好5S或者什么制度,但是領導很少去檢查和推動,加之自身對其不夠重視。所以過一段時間去看,發現沒有什么改變,就把中層管理者叫過來大罵一頓,然后就不了了之了,根本沒有想過要從自身開始去執行和推動這些制度或管理方法。我認為這是外資企業能夠取得成功最大的原因吧。
這家企業對于食品衛生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進入車間必須穿工作服,而且要戴一次性口罩,然后洗手、消毒才能進入車間,絕對不像其他企業一樣走過場。我們現場品管有一項工作就是監督進入車間內的任何人員的衛生狀況。這里說的是任何人員,包括總經理進入車間,我們也要對其進行管理。曾經有一位生產部的副理(比我們現場品管可高了好幾級呢)沒有穿工作服就進入了配料間,現場品管發現后立即讓他出去,并且直接通知管理課對其進行罰款。由此可見,這家企業的質量意識和執行力都是非常強的。
還有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入職培訓。這個培訓一共安排的是一天的時間,首先是管理課的課長給大家講解了一下關于培訓的安排,以及以后開會或培訓開始的時候,要齊聲回應呼號的注意事項。例如,會議主持人或培訓講師在說了“各位同仁,早上好”后,我們要大聲回應一聲“好”,以提升士氣和振奮精神。然后,就是各個部門的負責人對我們這些新入職的員工講解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如生產部講解生產工藝流程,質保課講解品控體系,市場部講解公司的營銷策略和市場占有率情況,總經理講解公司的企業文化,管理課講解公司的管理制度等等。通過各部門的講解培訓,讓我們對整個企業有了一個全方位的認識,而且對該企業充滿了敬仰和期望,覺得自己能夠進入如此優秀的企業是多么的令人驕傲,同時也鞭策我們要努力工作。這么多年過去了,當時總經理關于企業理念的講解至今仍記憶猶新。這樣的入職培訓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也是非常有效果的,而且培訓結束后,我們還要填寫對培訓講師的評價表,根據我們的反饋結果,講師們在以后的培訓中不斷進行調整,以利更好的培訓效果。當然,少不了我們還要填寫培訓心得,檢驗我們是否用心聽講了以及自己的感想。建議各位朋友在自己的企業里也能采用這種入職培訓方式,這種洗腦的方法還是有其必要性的。
公司還非常注重對員工的教育培訓,尤其是一些基層管理人員的培訓。后來我走過的企業都是注重部門經理級的培訓而對基層管理人員如班組長的培訓比較忽視。公司的培訓非常有針對性,對于基層管理人員的培訓主要針對專業的技術技能知識、如何管理基層員工、如何提高員工士氣、如何進行現場管理、如何進行現場改善等非常實用的基層管理的技能和工具,不會過多的培訓一些應該是中層管理人員的內容。而這些培訓的講師也是他們的直屬領導或更高一層領導,不會請培訓公司的人來培訓,因為他們對公司的情況更加熟悉,更有經驗,會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進行講解,非常實用和有針對性。如果是新任的管理人員或剛轉崗的管理人員,公司也會針對他們進行新崗位的技能培訓,而不會讓你自己去新崗位慢慢摸索。
匆匆一晃,在這家臺資企業里面工作了三年多的時間。系統的學習了外資企業的質量管理理念和技能以及生產管理的知識,干了兩年多現場品管,又轉崗干了1年多的生產現場主管,真的是收獲多多。
在一家管理非常規范的企業里,可以學到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理念,但是,由于比較規范,你所接觸的就只能是自己所從事工作的那部分,范圍非常小,很難全面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同為質量管理部門,現場品管就從事現場品管,很難學習到微生物檢驗、原料驗收或成品檢驗方面的知識,因為都有專人在負責。如此的話,對個人的全面發展是很不利的。所以,干了三年多后就離開了這家公司。
第二次跳槽,獨擋一面成為部門主管
2003年,我跳槽到了一家生產調味品的私營企業,然后一干就是六年多。這家調味品企業完全是從擺地攤到小作坊,然后發展到規;a。當時在省城的調味品行業里面也應該能排入前五,發展勢頭非常不錯。不過由于是從小作坊發展而來的,從生產到管理都很不規范,硬件不錯,可是軟件就比較差了。這也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我能夠接觸到多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我的能力。
公司的部門設置非常簡單,就幾個部門,人員也不多,往往是一人多能,一人多崗(為了節省成本,很多私營企業都是這樣的,呵呵)。設有銷售部,財務部(就一名會計,只管做賬報稅,后來財務部倒是比較完善了),采購部(也只有一人,經理和采購員都是他,老板的親戚),辦公室(一人,也是他秘書),生產部(生產部經理是一名技術出身的,對管理比較欠缺)。而我進入這家公司后就是品管部經理,也只有我一人,以前本來沒有品管部這個部門的,是因為當時公司正在進行ISO9000認證,在咨詢師的強烈建議下才增加了這個部門,而我也就恰逢其會應聘了這個經理職位(也是光桿司令)。
剛到這家企業,看到生產上一片混亂,員工很多不穿工作服,進車間根本不用洗手消毒,車間窗戶敞開,蒼蠅滿車間飛等等,對比前面的臺資企業確實差距非差大。這是一家比較典型的私營企業,作坊式生產形成了習慣,大大制約了企業的發展,老板也想改變這一狀況,可是通過以后與老板的接觸,我覺得很難,而且事后也證明了我的判斷。至于原因在后面會慢慢講到的。
以前對ISO9000不是很熟悉,更沒有在一個企業貫標的經驗,還好有咨詢師,所以跟著咨詢師好好地學習了對標準的理解以及貫標的方法。幾個月下來,企業的變化沒有多大,倒是讓我受益不少,有了對ISO9000實施的經驗。至于企業變化不大的原因呢,就是老總也想通過認證改變企業一些不良的現狀,但是只停留在嘴上支持,一涉及到資金、人員、設備的添置,就不愿投入了,最好就是利用現有的資源不投入更多的資源,然后就要有一個徹底的改變,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俗話說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是肯定不可能的。當時的咨詢老師也很無奈,就對我說,企業既然這樣那也沒有辦法,你就好好學吧,至少你又多學了一樣東西。就這樣,在咨詢老師的幫助下,我還是基本上能獨立應付ISO9000認證了。
后來就開始籌建化驗室,以前原料驗收就是靠采購的感官經驗,成品檢驗根本就沒有做過(當時沒有實行QS,要求不嚴),所以,老總就讓我把化驗室建起來。以前沒有弄個這個,只好到處找資料,那時網絡還不發達,資料可不好找了,只好根據原物料和成品需要檢測哪些理化指標和微生物指標,按檢測標準所要求的儀器設備列出清單。再在一間空房間內沿墻壁建了一個1米左右高的平臺,上面貼上瓷磚就算試驗臺了,買回儀器設備往上面一放,倒也像那么回事了。由于沒有經驗,在這過程中也走了不少冤枉路,全當老板買單讓我積累經驗了。例如當時買的酸度計是指針式的,用于檢測谷氨酸鈉的含量,后來檢定的老師說現在基本都不用指針式的了,都是數顯的,而且精度要達到0.01pH檢測出的數據才比較準確。難怪剛試驗的時候測出的數據不準呢。趕快重新買了臺數顯的,精度達到0.01PH的酸度計,至于那臺指針式的,就只有放置在那里的。還有就是買分析天平,是機械式的,不是數字式的,所以使用起來非常麻煩,這個倒是不敢馬上就換了,只好麻煩自己了。不過在搬遷新廠,籌建新化驗室的時候,立馬就換成了數顯的了。而且在后來跟檢定儀器的老師熟悉了以后才知道,現在化驗儀器設備的質量參差不齊,一定要注意廠家的品牌和型號,要不然錢花了,沒有買到好的設備是很麻煩的。
然后就開始開展檢驗工作,首先是對原物料進行理化指標的檢驗。拒收了幾批理化指標不合格的原料后,這些供應商就老實了,再也不敢以次充好了,為公司挽回了不小的損失。老板看到效果不錯,也非常滿意。然后又進行了成品的檢驗,通過數據說話,改變了過去隨意性生產造成的成品質量不穩定。還根據每種產品的特性,制定了相應的技術標準和工藝文件,對于提高產品質量的穩定性還是很有幫助的。說到化驗,我對這塊其實還是不熟的,學校實驗室做過幾次,早就忘了。按照國家標準規定的步驟一步一步的做,倒也能做出來了。只是開始幾次檢測的結果誤差較大,不斷的重做,慢慢的也就熟練了,準確性也提高了。所以說,只要有基礎,膽子放大一點,不熟練也不要緊,經驗總是一步一步積累的。這也得是在這家企業,有機會讓我學習這些東西,如果是在以前那家臺資企業是根本不會給你機會讓你去做的。
隨著企業的發展,公司先后新建了兩個工廠,每個工廠的廠房車間設計我都參與了的,這個過程讓我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就像論壇里的“白云愛上糖”版主所主持的廠房籌建帖子里所說的,要注意很多東西,要學習很多文件,尤其是細節的一些地方,以滿足食品行業日益嚴格的要求。第一個工廠設計的時候,是一家設計院設計的,由于對方是專業設計的,加上我當時對這些也不太懂,也不好提什么意見。到工廠竣工驗收的時候才發現有很多問題。比如,內包車間和外包車間沒有分開,車間內沒有設計足夠的水龍頭,也沒有設計工器具清洗、消毒的設施,還沒有下水道,真的是頭都大了。所以新廠房修好后整整一年的時間里就是在修修改改的。在這些修修改改的過程中,也學到了很多建筑上的知識,還是有收獲的。
第一個新廠修建雞精車間的時候,就沒有找什么專業的設計單位了。直接是鋼結構廠房搭建起來后,就和車間管理人員一起,將大致工藝布局一定,然后我就開始規劃各個功能房間的細節。比如要考慮工器具清洗設施,人流通道、物流通道,給排水,動力電、照明電布線等等。由于有改建的經驗加上對食品GMP的理解也加深了認識,所以這個車間修建起來后還是很不錯的,非常緊湊而實用(有點自賣自夸的感覺,呵呵)。
修建第二個新廠房——豆瓣廠的時候,整個車間的布局就我和未來的廠長兩人直接搞定。裝修結束后,非常的漂亮(又在自賣自夸了),QS審核的時候一次性通過,根本沒有針對廠房硬件設施和布局提出任何意見。
再后來又進行了公司的設備技改工作,還有其他很多工作,在此就不一一細表了。反正在這家企業讓我具備能夠真正的獨當一面的能力,給了我非常多的機會。
十一年了,走了幾家企業,非常感謝這些企業給了我很多機會,工作的機會和學習的機會。這些不同的企業給我的感受就是,在外資企業或管理比較規范的企業里,可以學習到他們優秀的管理,但是專業上就會受到一些局限,所接觸東西范圍比較窄。而在管理不太規范的私營企業里面,公司為了節約成本,一人當幾人用,就可以讓你接觸到更全面的東西,讓你能夠成為復合型的人才。比如我就在企業里接觸到了體系認證、化驗、出口注冊、QS認證、廠房設計規劃布局、機械設備技改等等非常全面的東西。
所以,個人認為,如果想要在食品行業有所作為,30歲以前可以多跳幾次槽,多接觸不同的行業,不同類型的企業,從事不同崗位的工作,多多積累經驗。在這個階段不要想到收入要有多少,職位要有多高,這是打基礎的時候。然后選定一家可以長遠發展的企業,好好體現自身的價值,薪水和職務當然會不低的。
本文作者xiamaohua,來源《食品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