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n id="ug6i4"></dfn>
    <noscript id="ug6i4"><optgroup id="ug6i4"></optgroup></noscript>
    • 全國
      電話:0535-6730782
    • 微信公眾平臺
    • 個人求職客服
    • 企業招聘客服
    •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職場熱點 >行動-驅動自己跑起來

      行動-驅動自己跑起來

      來源:向陽生涯職業規劃 時間:2016-09-13 作者:李忠新
      核心提示:你現在的行動,是一種什么動呢?是別人的推動,還是自己的驅動?

      朋友的一部車,開到半路時才突然想起,忘了加油。等到再看顯示器時,都已經嚴重報警了。

      于是趕緊導航,奔向離我們最近的一座加油站。但無論我們怎么祈禱,這部車還是在距加油站一公里左右的路上熄火了。怎么辦?還能怎么辦,下來推車呀。

      我們幾個大男人就這樣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推著這部車向加油站走去。當我們用力的時候,這個車就往前走一陣子。當我們累了,歇下來的時候,這個車也就停止了,而且蝸牛一樣地慢。這一公里的路程,大概走了近二十分鐘。

      行動,就像這一部車。它也在動,只是動的方式不同。沒有油的時候,它被人推著走。有油的時候,它自己歡快地跑。油,就是這部車的動力。

      動力也由此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來自于外部的推動力,一種是來自于內在的驅動力。

      推和驅,僅僅是一字之差,但對動力而言,卻有著天壤之別。

      外部的推動力,也可以讓你動起來,但你很被動。當給你一個力時,不管是推、拉、舉、吊,這些外力,我們統稱為外部的推動,你可以走動,但當這個力一旦停止,你就跟著停下。你能否走動,或走得快與慢,均取決于別人給你的力,受制于他人。

      內在的驅動力,則是你自己的力。只要你擁有這種力,你想怎么跑就怎么跑,你想跑得多快就可以跑到多快,所走的路徑,行動的速度,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

      動力的兩種形式,當然是內在的驅動力優先。這是自我激發的一種力,它能夠以一種彪悍的速度,直擊目標。但我們也不能忽視了外部的推動力,在一定的條件下,當我們身心疲憊,已經拼搏到無力可施時,也需要借助外力來緩一口氣。但最終,我們要依靠內在的驅動力去獲取成就,這是我們自己的力。


      有一位做企業管理的朋友,王S,素以強硬的執行力著稱。

      現在的許多企業都面臨著執行不力的問題。看著是一份很好的流程,很符合企業的需要,但就是推行不下去,這是大多企業的通病。

      而王S的強項正在于此,他不僅能夠為企業制定出科學規范的流程,而且鐵面無私,以強硬的姿態推動這些流程運轉起來。

      你不要認為這兩點很簡單,但綜合在一個人身上,卻并不容易。有很多人可以制作流程,但執行態度軟弱。有很多態度強硬的,但又疏于流程管理。兩者要匹配起來,正是企業想要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這樣就為王S提供了很大的發揮空間。有一陣子,曾有幾家企業同時高薪挖他,讓他挑得眼花繚亂。這也足以證明他在業界的成就。

      但這一切,都成為了過去。

      近兩年,王S開始頻繁地跳槽,對于選擇的每一家公司,他不是不想呆,而是呆不住。

      他找到我時,顯得很苦悶。他說:“以前所有的制度,沒有推行不了的。但現在,無論用什么方式,怎么都感到非常吃力呢?”

      我問:“你是否反思過,問題到底出現在什么地方?”

      他點頭:“當然也在不停地反思。你說,不就是兩點嗎?一是流程的合理性,二是執行態度的公正性。這兩點,我都沒有打過折扣。流程是通過老板審核過的,他也非常支持。執行是由我來做的,為了配合推動,我甚至加大處罰力度,對于拒不執行的,還開除過人。我從來沒有徇過私情,從來沒有偏頗,但效果怎么就與之前不一樣了呢?”

      聽到這里,我微笑著。

      我沒有接過王S的話,而是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這是在聚會時聽一位朋友講的,說是就發生在他的鄰居家里。

      他的鄰居是開公司的,非常有錢。家里就一個寶貝兒子,那真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只有這兒子想不到的,沒有說老子給不到的。

      轉眼之間,兒子開始上高中了。說來這兒子也還算是爭氣。這么些年,生長在這樣一個有錢的家庭,他沒有胡作非為,沒有聚眾鬧事,沒有去狂吃海喝打游戲。至少沒有做一些“坑爹”的事情。但就是學習成績很差。父母給他報了很多的培訓班,找了許多大牛老師,一對一輔導,家教,能夠用的招式,全都用上了。在這個方面,還真花了不少錢。但就是冷水泡茶——不見起色。

      后來,一天,他們一家人正在吃飯。突然闖進來幾位大漢,指著他們大叫:“什么時候搬出去?最多再給你們三天時間。到時候休怪我們不客氣了。”

      兒子被這突如其來的狀況嚇懵了,他以為是入室搶劫。但見他老爸哭喪著臉,站起來向那幾人點頭哈腰:“各位兄弟,當年對大家都有過好。現在我是破產了,但你們也不要把事情做得這么絕,不是說好了讓我們再住一段時間嗎?”

      其中一位大漢回道:“這個可不能怪兄弟我們無情了。我們也是拿人家的錢吃飯的。你自己把所有的財產都抵出去了,卻一拖再拖,就不是賴著不搬。我們已經很寬容了。大家相互不為難,三天之后,我們來接房。”

      那些大漢說完就走了。兒子似乎聽明白了什么。他瞪大眼睛看著父母。他的母親哭泣道:“兒子,是父母不好。你爸爸的公司破產了。把房子都抵出去了,也沒能挽救公司。現在,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說著,扭過頭傷心地哭起來。

      兒子臉上顯出從未有過的難受表情,那是吃驚加傷心混合在一起的表情。他上前勸慰著媽媽:“媽媽,別哭。媽媽,別哭”。他也不知道還能說什么。

      老爸倒是顯得處事不驚,他說:“兒子,沒必要太緊張。你上你的學,雖然暫時什么都沒有了,但你要相信老爸,我還會去掙很多錢,給你報最好的培訓班。”

      兒子看著老爸,突然大哭起來:“老爸,是我對不起你。你曾經為我花了那么多錢,我都沒有學好。現在,我不要你為我那么辛苦了。我不要報什么培訓班,我要靠自己,去考上最好的大學。”

      后來,他們一家人搬到了一處小民房里居住,過起了最簡樸的民間生活。

      又后來,兒子挑燈夜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再后來,兒子開創了自己的事業。直到這時,父母才告訴他,一切都是假象。老爸的公司還好好的,并且擴張了許多。當年,只是為了激發你的內心……


      我對王S說:“你就像那個故事中的父母,而員工,就像是孩子。當孩子很小的時候,你給他外在的幫助,也許會有一些效果。但當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你依然去為他提供外在的幫助,就會讓他感到很多的不適應。他長大了,不是靠灌輸就能得到多少,而是要激起他的內心,讓他主動地去獲得更多,這樣才會更有成效。”

      王S沒有聽明白,他問:“針對這個故事,你的理論是對的。但對于我,員工都是成年人,有哪家公司會用孩子呢?”

      我笑一下,反問:“這十多年來,你有沒有感覺到,你所面對的員工群,有什么變化嗎?”

      王S是一個聰明人,他猛然醒悟,大叫一聲:“我知道了。十多年前,員工都是以農民工為主,沒有多少知識和學歷,讓他們怎么做,就怎么做。稍微有點處罰,就心疼得像挖肉一樣難受,他們自然就會遵照我的要求去執行。而今,說是員工,其實全都是知識分子,就連最普通的操作工,都是中技水平。他們已經不屑于機械地執行,而是追求公平與民主,希望有更多的參與,希望有更多的成長。”

      我說:“這就對了。你曾經,用對待孩子的方法,通過外部的推動力去執行,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現在,孩子都長大了,你就要換一套思路,去激發他們內在的驅動力,讓他們參與并認同你的方案,然后自覺、自發地執行。所以,你現在,為了執行,而不要去做執行的事,應該去多做溝通與引導,讓員工主動地執行,你就達到執行的目的了。”

      癥結解開了,我們爽朗地大笑起來。


      很多事情,彼一時,此一時。當情況發生變化時,你依然照搬老套,那得到的自然是不一樣的結果。你就會感到很詫異。

      就像是那部車,在下坡時,你去推,毫不費力,你就能把它推得很快。甚至不用推,它自己也在跑,還要踩剎車呢。

      而在上坡時,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上坡的阻力會很大,你要想推一部車,需要用不知多少倍的力量才能推動,而且很慢。這時,就不要去推了,就想辦法讓它自己發動。它還會載著你一起駛往目的地。

      那好,你現在的行動,是一種什么動呢?是別人的推動,還是自己的驅動?

      而你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是直接給別人一個外力,還是去啟發他的內心?

      一切都得靠自己,那就自己驅動,奔跑起來吧。

      作者簡介
      李忠新,國家生涯規劃師,人力資源管理師,華東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著有書籍《打造職業夢》、《定制你的未來》。 長期從事家庭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講師,在企業內訓主講《七力模型打造優秀團隊》、《六步法則構建創新思維》、《五為原則引領人生規劃》等課題。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客服服務熱線
      0535-6730782
      微信公眾號
      手機瀏覽

      ©2008-2022 煙臺富美特信息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7462號-3

      魯公網安備 37060202000179號

      用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