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線”城市優勢凸顯
記者:哪些是“新一線”城市?
葛玉好:“新一線”城市,是《第一財經周刊》2013年底根據一系列的經濟、政治和學術資源等指標綜合評比后,劃分的名單。分別指: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天津、西安、重慶、青島、沈陽、長沙、大連、廈門、無錫、福州、濟南15個城市。
記者:“新一線”城市的優勢在哪里?
葛玉好:這些“新一線”城市,或為直轄市,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和龐大的中產階層人群以及可觀的政治資源;或為區域中心城市,對周邊多個省份具有輻射能力,有雄厚的教育資源、深厚的文化積淀和便利的交通;或為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有良好的經濟基礎、便利的交通和獨特的城市魅力。比起一線城市的高房價和高生活成本,“新一線”城市的生活壓力要小一些。這些都是吸引大學生的獨特優勢。
“新一線”城市搶人競爭白熱化
記者:日前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大學生就業創業更多選擇“新一線”城市,這與他們的就業觀念變化是否有關系?
葛玉好:以往,大學畢業生在擇業時更多是喜歡到大城市、到熱門行業就業,到國家機關做公務員,從事白領職業等。現在,他們的就業觀更理智。一線大城市雖然有獨特的優勢,但是并不一定適合剛畢業的大學生,高昂的房價和生活成本讓他們深感壓力,所以,更有活力更有發展潛力的“新一線”城市正成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就業選擇。這也反映了目前大學生在樹立就業定位的長遠意識。
記者:“新一線”城市對大學生就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大,還與什么原因有關系?
葛玉好:之所以越來越的大學生選擇到“新一線”城市就業,一方面是一線城市落戶政策收緊,人才趨于飽和,而“新一線”城市由于經濟發達、生活節奏適中,成為許多求職者的首選。另一方面,這些“新一線”城市在戶籍、住房、創業支持等方面密集出臺一系列“人才新政”,人才爭奪進入白熱化。
自2016年年底以來,15個新一線城市中,有10個城市出臺相關政策,展開人才爭奪戰,給錢、給房、給戶口成吸引高學歷人才的籌碼:西安、青島、濟南等城市直接針對頂尖人才給予資金補貼;成都、南京等城市則提供優惠的購房政策;杭州、武漢、天津、大連則利用落戶政策吸引人才并避免人才的快速流失。
如武漢市規定“凡留在武漢創業就業的大學生,畢業3年內無需買房即可申請落戶”。成都將實行“人才綠卡”積分制,根據積分對持卡人分層分類提供住房、落戶、配偶就業等服務。杭州市則出臺政策,應屆碩、博士畢業后,到杭州就業可拿到2萬元或3萬元的一次性生活(或租房)補貼。
經濟發展離不開智力支撐,尤其對于身處西部內陸地區的重慶來說,不僅面臨周邊兄弟省區之間的競爭,更要與一線城市的創新高地“同臺競技”。因此,做好“招才引智”這篇文章,是重慶這座迅速崛起的“新一線”城市能否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
“新一線”城市吸引來人才,還要留得住人才。一方面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將當地的比較優勢發揮出來,做大做強產業鏈;另一方面則是要創造良好的教育、醫療、營商環境及城市環境、居住條件等,讓人才能夠在這些城市扎根。
“新一線”城市積極打造創業生態圈
記者:前不久,麥可思研究院的調查數據顯示,2014至2016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在“新一線”城市自主創業的比例比在一線城市自主創業的本科畢業生比例都要高。您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葛玉好:這與“新一線”城市出臺的創業園區、財政補貼等相關政策支持有關,因此“新一線”城市更能獲得大學生“創客”的青睞。如今,相當一部分“新一線”城市都將引進大公司和創投資金,打造創業生態圈,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
杭州是新一線城市中最具創業氛圍的城市,尤其在互聯網與信息技術領域,這里的創業公司獲得了一大批投資者的青睞。淘淘搜是一家提供通過圖片找商品服務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它已成為阿里巴巴生態鏈上的一環。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林建聰之前曾這樣描述在杭州的便利性:“公司就在淘寶公司的樓下,遇到項目需要對接或者有疑問時,就上樓跟淘寶的人直接溝通。很多產品的細節就是這樣討論出來的。”阿里巴巴同樣是這家圖片購物搜索網站的投資人。(李小彤)
